Copyright ? www.laflandreillustree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山東省商務廳 版權所有
來源: 大眾新聞2025-09-15 09:00:00
截至2023年底,東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7.42萬人,老齡化率23.95%,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個百分點,已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。這座人均GDP、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省前列的城市,龐大的老年群體背后,正孕育著一片廣闊的銀發消費“藍海”。
山東作為全國養老服務消費補貼三個省級試點之一,在今年8月初啟動全省養老消費補貼活動,東營表現如何?今年6月,東營承辦全省居家適老化改造集中宣傳月啟動儀式,發布適老化改造補貼政策,效果又如何?
在這片銀發消費“藍海”,記者一探東營作為。
墾利康復醫院的專業護理員陪伴行動不便老人進行戶外活動
政策布局
多維扶持點燃養老消費引擎
5000多元的助聽器使用補貼后,只花了3000多元。“沒想到換個助聽器還能領政府補貼,這政策太實在了!”近日,提起購買助聽器的經歷,東營區文匯街道牛慶元老人高興不已。
補貼政策的刺激為商家帶來了銷量,智能輔助器具銷售商陳建林喜笑顏開,“為了更好拉動銷售,除了政府補貼外,我們對高端款產品也推出了折扣,每單一共能為老人省下七八千塊。”
自7月起,東營市啟動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活動,將地面和門改造類、臥室改造類、智能輔助設備類等6大改造場景25小類500余種適老化產品納入補貼范圍,單件按實際售價30%補貼,最高補貼2000元,每人最多可購12件。
進入8月,東營市又啟動了為期12個月的養老服務消費補貼,為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購買居家、社區、機構養老服務提供消費金額抵扣,涵蓋了助餐、助浴、助醫等17項日常護理項目,抵扣比例為消費金額的40%,一次抵扣額最高800元。
近兩個月內,東營發放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券364張、養老消費補貼券1832張,帶動直接消費600余萬元。
破解養老消費“不敢花、不便花”難題,補貼刺激獨木難支,更需要體系化托舉。東營市民政事務服務中心主任趙國際認為,“政策的落地要讓老年人消費得實惠,也要讓企業發展有動力。補貼要同時精準‘滴灌’消費端和供給端。”
目前,東營養老服務專項資金補助項目政策細化為19類,給予了養老服務企業稅費優惠,推動其用水、用電、用氣、用熱享受居民生活類價格,同時大力發展養老金融,推出了普惠養老信貸產品8種、金融產品92種,目前已為養老機構提供貸款2615.5萬元。
“真金白銀”扶持背后正是東營養老促消費的系統布局。該市成立了突破養老產業項目招引工作專班,出臺《促進養老服務消費行動計劃》《2025年實施“幸福養老”提質工程民生實事實施方案》《東營市“三方融合 五床聯動”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實施方案》等文件,明確2025年新增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10家、家庭養老床位200張、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300張等可量化目標,持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,推動普惠養老向智慧化、場景化、品質化發展,為養老消費設計了清晰的“路線圖”。
在廣饒縣康復養老服務中心,護理人員正陪伴老人做簡單的康復鍛煉
服務下沉
全場景供給激活消費需求
每天中午11時,墾利區墾利街道左二村的黃藍匯·頤養中心就熱鬧起來,村里許多75歲以上老人會來這里,吃午餐、拉家常。
與普通餐廳不同,這里還能提供一系列的助老、養老服務。“我們建了理發室、文化娛樂室、診室等場所,讓老人享受一站式的養老服務。”左二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董菲菲介紹。
這樣“家門口的幸福養老”,如今在東營251個城鎮社區已成常態。依托“居家+社區+機構”三方融合,東營將養老服務延伸至消費末梢,構建起全場景消費生態。
——居家養老消費“接地氣”。東營連續10年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,年均服務3000人次,在全省率先將服務范圍從低保老年人擴大到非低保群體,提供按需定制的專業服務。在社區建設家庭適老化改造沉浸式體驗樣板間,引導老年人主動升級居家設施,推動居家養老消費從“必需型”向“品質型”轉變。
——社區養老消費“聚人氣”。全市新建社區“嵌入式”養老機構18家,推行社區“銀齡顧問”指導老年人線上線下消費;試點建設10個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型社區,建設8家社區康復輔助器具租購服務站點,方便老年人就近消費;老年精準助餐服務探索社區力量“眾籌辦”、養老機構“自營辦”、餐飲企業“引進辦”等路徑,相關經驗入選全國典型案例。
——機構養老消費“提品質”。新建市財金集團新區康養中心項目、農高區頤健園康養中心等養老機構綜合體,培育了德康寧、萱花開等一批高端養老機構品牌;全市養老機構床位7514張,護理型床位占比達76%,普惠性養老機構達52家,占比達82.5%,居全省前列;更具創新性的是,東營在全省率先推出“老年父母+殘疾子女”家庭共同入住養老服務,26家養老機構設置托養床位,滿足了一些家庭的迫切需求,拓展了養老消費新場景。
“服務跟著老人走,消費才能跟著需求走。”東營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陳小紅表示,通過場景化服務供給,讓養老消費看得見、摸得著,切實提升老年人消費意愿。
在寧康醫養中心,護理人員帶著老人一起組織文藝互動活動。
醫養聯動
深度融合提升養老市場價值
“在養老院就能看病,醫保還能報銷,老人不用來回跑醫院了。”采訪中,東營市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永健介紹,失能老人可通過“養老機構床位+醫療床位”轉介,及時得到康復治療。
這一便利,得益于東營大力推行的“五床聯動”機制——家庭養老床位、家庭病床、醫療床位、養老機構床位、安寧療護床位高效銜接。急癥老人可通過“紅色通道”轉入醫療床位,康復期轉至養老機構或家庭病床,穩定期享受居家照料服務。安寧療護床位則是為臨終老年人提供疼痛管理、心理慰藉等服務,相關消費納入醫保銜接范圍。作為醫養新興服務,全市9家醫療機構已建設160張安寧療護床位。
“五床聯動”的閉環機制讓“床位”在無縫轉介的過程中,實現了醫療護理、康復輔具、心理疏導等多元服務的高效銜接,為老年人提供了全周期全方位的醫養服務。
為滿足老年群體醫養的剛需,東營正在積極引導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,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養老機構設家庭醫生服務點;廣泛開展中醫康養普惠服務,在丁莊街道等地試點“中醫+康復+養老”健康管理模式,推廣中醫理療、康復器械等醫養服務。目前,該市已建成93家老年友善醫療機構,為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資源。
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為“五床聯動”提供了堅實的基礎,也開啟了高效利用的探索——長期護理保險的消費“托底”。“積極落實長期護理保險全覆蓋,11家定點養老機構納入保障范圍,能切實減輕需要長期護理服務老人的消費負擔。”陳小紅介紹,該保險針對失能等級3-5級的參保老人,每人每月最高支付居家護理類750元、機構護理類700元,并提供每月2-10次的上門巡診,遠程問診24小時響應,已惠及3000余名失能老人。
75歲老人劉福義因腦膠質瘤喪失自主生活能力,入住河口區中醫院康養中心。醫院對其評估后制訂了專業的照護方案,直接提供養老床位與醫療床位高效轉介,并成功申請長護險。家屬連連感謝:“看病和日常照料一起解決,讓我們省心又得實惠!”
這正是通過醫養聯動探索“五床聯動”的初衷:提升養老質量,挖掘高質量的養老市場價值。
業態創新
智慧旅居拓寬消費邊界
智能機器人“小安”24小時巡邏,隨時反饋掃描發現的各種安全隱患;智能門磁記錄老人進出時間和頻率,智能手環測量分析老人的心率、呼吸、體動情況,床頭、衛生間安裝的“一鍵呼”系統,幫助老人及時聯系到緊急聯系人……在東營區德康寧醫養中心,智慧養老場景也讓老人們享受著科技的紅利。
足不出戶,享受智慧養老新生活。東營兩家養老機構獲評省級智慧養老院。居家智慧養老生活也走進尋常百姓家。
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,患有高血壓的七旬老人張汝信,對著電視按下遙控器,便可實現與醫生的連線,進行高清視頻問診。這個智慧醫養服務平臺的“一鍵診療”系統,已為開發區40戶高齡家庭裝上“健康保險栓”。
“這是華為精心自主研發的康養AI傳感器,能夠通過先進的毫米波雷達技術,精準檢測老年人跌倒、墜床狀況以及睡眠質量,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。”在華為全屋智能智慧康養體驗中心,負責人宮帥為顧客一邊示范操作,一邊講解功能。智慧養老系統成了銀齡消費的“香餑餑”。
智慧技術為東營養老消費開辟新賽道。與此同時,東營充分發揮沿黃、靠海、溫泉多等地域特色,以及“河海交匯、新生濕地、野生鳥類”三大世界級旅游資源優勢,打造旅居養老路線,讓“養老+旅游”成為消費新熱點。
8月立秋后,東營德康寧醫養中心迎來了27名來自江蘇的老人。從住宿房型的自由選擇到養生餐廳針對老人健康狀況的科學配餐,從專業的健康照護到漫游出行的特色安排,老人們贊不絕口。目前,德康寧醫養中心已和海南、江西、河北以及省內青島、煙臺、威海等地30多個團隊建立合作關系,推廣東營個性化旅居服務。
攬翠湖溫泉康養中心配套老年公寓、一級中醫院、高端別墅療養中心、溫泉中心、果蔬采摘園、高爾夫球場等場所,自2024年12月開業以來,成為東營旅居康養的熱門地。作為全市首個集“醫、養、康、產”于一體的綜合性康養園區,占地面積約178畝的東方健康小鎮也揚帆起航,建起旅居養老公寓和銀發經濟產業園,在8月28日迎來大健康產業基地的首家企業進駐。
旅居養老作為新興業態,激活著“生態消費”的巨大潛力。東營也正在積極打造黃河口生態養老目的地,讓老年人幸福的晚年也有詩與遠方。